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枯燥,“大道理”较多,对学生来讲似乎缺少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如何把这样的政治类型的课题讲好非常考验教师的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说课稿5篇,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点击获取更多“说课稿”↓↓↓
★ 九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说课设计 ★
★★初中政治万能说课稿模板★★
★★高中政治思想品德说课稿★★
★★ 高中政治教案说课稿 ★★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
《少年当自强》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是全册书的结尾,也是学生整个初中学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落脚点,从认知到行动,从情感到责任,一步步引导学生认识并强化。本框题的内容重在“家国情怀”“历史使命”的介绍,是重要情感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与认同。
课标依据: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
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关系,提高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是第五课的落脚点,在引导学生胸怀世界、心系祖国的基础上,使学生认识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民族未来紧密相连,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要为建设祖国做好准备,要了解人类文明进程,要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关切人类问题和世界局势,有忧患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临近毕业升学,学生对现阶段的学习会有一定的茫然与焦虑,同时面对未来需要做出一定的选择与思考。面对社会、国家的发展变化,学生虽有一定的了解与关注,但在心理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考虑得较少,更谈不上对国际局势的关注与忧患意识的存在。
通过本框学习,引导学生认识时代赋予青少年的机遇和使命,做有自信、懂自尊、能自强的中国人,成为中华民族的栋梁,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理解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懂得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承担起推动人类共同发展的责任。
能力目标:提高在实践中为国家建设做贡献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提高改变世界的素质和能力,具有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青少年的责任是时代赋予的,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责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少年接续奋斗。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向国际社会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
五、教学环节
第一个环节:榜样故事,激发思考
这个环节选用了教材上的经典人物故事——邓稼先的事迹,给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最终得出结论: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第二个环节:年轻团队,引领行动
这个环节中,以“北斗”团队为例以重点介绍了年轻有为的团队。这些年轻团队,与学生的年龄更贴近,与学生同处一个时代,更能唤起学生情感上的认同。
还有一个年龄更小的团队,那就是中国数独队,最小的队员仅仅13岁,比我们九年级的学生还要小,正应了那句话“有志不在年高”,而且各行各业都能有贡献有成绩。
通过一系列素材的分享,得出本环节的结论:青少年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青少年的品格影响着国家未来发展。
第三个环节:女排精神,家国情怀
首先通过教材上不同历史阶段的名言警句引入话题,和学生一起去感受对国家的热爱之情、责任之感古而有之。再配合女排精神进行解读,让学生深刻感受爱国情怀,古而有之,而又在继承与发展。
素材呈现之后,还要回到学生身边,回到学生真实的学习生活中。这就是本节课的第四个环节:从我做起,承担责任。这里利用教材上的探究与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深层思考,并将这种思考与自己、与现实结合起来。
青少年是培养品格、涵养情怀的关键时期。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唤起学生爱国情怀的同时,给出具体的可借鉴、可执行的建议,让学生将所悟所感落实在实际行动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逐步成为能够勇担历史使命的接班人。
六、教学特色
1.问题的设计有深度
在本节课中,设计了很多开放性较强的问题。例如:从邓稼先的身上,你能看到哪些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你的个人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你从格言中获得哪些启示?这支年轻的团队,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你有哪些感受?你有什么理想?如何行动实现?青少年应该有怎样的情怀与行动呢?……这些问题开放度都很大,学生可以从各自不同的切入点进行思考,相互交流启发,课堂中会拥有更加多元的声音;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思考,学生的思维量就有了一定的保持,长时间训练下去,学生们对问题的分析与看法就会更加深刻与成熟。
2.素材的选取有讲究
本节课四个教学环节中,都选取了相匹配的教学素材,看起来较为分散的素材片段,实际上有教师的整体思考与设计。
第一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的关键词是:经典故事、科技人才和国之重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突出的关键词是:时代先锋、各行各业和丰富多元。第三个教学环节中,用与时俱进的时事素材,生动鲜活地呈现出主要观点。第四个教学环节中,侧重将知识与情感体验回归到学生身边的真实生活中,用同龄伙伴的故事启发学生,产生共鸣。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2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立足国家发展和全球视野,兼顾个人在毕业阶段面临的一些生活主题。随着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即将完成,学生要对未来的职业规划与职业准备进行思考并积极应对。面对当下的学习,应持怎样的态度?面对未来更长时间的学习,应做好怎样的心理准备,这是本课时内容需要传递的重点。
课标依据:
“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中“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厌学情绪和过度的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和成就动机”。
“我与国家和社会”“积极适应社会发展”中“关注社会发展变化,增进关心社会的兴趣和情感,养成亲社会行为”。
教学内容分析:
本框通过现阶段学习任务和迎接升学、就业的挑战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使学生掌握应对压力的方法,高度重视,积极投入,调整心态,坦然面对学习压力,从而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同时,要让学习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进入到备战中考的冲刺阶段,学习压力相较与之前的学习有所增加。同时面对未来的生活,开始进行人生中第一次选择,升学或者就业?高中或者职业技术?学生的焦虑程度较高。这样的心理状态下,会导致对学习价值的疑问,为什么学习?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什么时候才是学习的终点?诸多问题接踵而来,但又似乎没有确定的答案。学生生活在思想的纠结中与争斗中。本课时的内容帮助学生澄清一些观点,理顺一些迷茫。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逐步确立更为开阔的学习观,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终身学习理念,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力目标:提高对学习的认识,增强应对学习压力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并坚持在实践中学习。
知识目标:站在新的角度认识学习,学会坦然面对学习压力,学会在生活、工作中学习,知道“广义学习”“终身学习”的内涵。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并在实践中学习。
教学难点: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五、教学环节
1.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2.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3.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本课用同龄人小刚的故事串起三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教学环节:积极面对学习压力
课程首先从一张挂满了口号、标语的教学楼开始,问学生们看到这个场景有什么感受?在备战中考的日子里,的感受是什么?很多学生都会流露出一些负面情绪。
接下来,教师呈现了一个情景素材,即中学生小刚的故事,同样是毕业年级,也有着同样的困惑与焦虑,让学生为其想办法出主意,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也帮助了自己,最终达成共识,即调整心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完成学习任务。
第二个教学环节:坚持不懈终身学习
为什么要坚持?为什么要终身学习?有些学生是不理解不接受的。想弄明白这个问题,首先要讲清楚“为什么学习?”这里借助的素材有“爱因斯坦谈学习”,还有小刚的真实困惑中所体现出来的“学习的辛苦”,辛苦是正常的,付出之后的收获会让人欣喜。这里相当于是对七年级“学习”内容的一个强化与提升。
之后借助社会典型人物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深刻思考,用榜样的精神影响、引领学生的成长。
得出结论:我们生活的时代信息量巨大,知识更新周期缩短,实践中的问题层出不穷,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养成主动学习、不断探索的习惯,增强自我更新、学以致用的能力。
第三个教学环节:生活方式学无止境
承接着第二个教学环节,第三个环节的主题确定为“生活方式学无止境”,借助教材中探究与分享的活动素材,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对于学习的真实想法。这个活动与真实的生活情境非常相似,很多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会受到类似言论的影响,在课堂中呈现,利于学生彼此之间争论交锋,最终得出观点。
有三个核心观点需要强调: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学校学习只是其中的一个阶段
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六、教学特色
第一个教学特点:设置情景,激发思考
教师设计了一个同龄学生的困惑,在解决同龄人困惑的过程中澄清一些共性的问题。这样的设计有助于学生思维整体性的保持,同时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了核心理念。
第二个教学特点是:畅所欲言,互动生成
本节课包含了大量的主观问题,这些问题开放性很强,具有探讨交流的价值,切入点很多,能够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在探究问题、发表感受的过程中,就实现了课程的预设目标。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3
《走向世界大舞台》
一、教材分析
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全册书的收尾,更是学生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完美收官,教材通过《走向未来的少年》这一宏观的命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个人成长与国家、社会和世界的关系。
第五课《少年的担当》从更高的视角、更大的责任这个角度,唤起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层层推进,为“走向未来”奠定坚实的情感基础。
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2.6体会生命的价值,认识到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生活的点滴做起”;
2、我与国家和社会“2.9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增强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贡献的意识和愿望”。
教材内容分析:
第一目题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我们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第二目题重点强调的是: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着眼未来,我们要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二、学情分析
第二单元学生了解了世界舞台上的中国所表现的大国担当,同时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独立意识不断增强,希望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与成长机会。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建立其个人成长与祖国发展、世界进步之间的联系,但依然缺少较为深刻的感受,需要进一步地引导并强化。
三、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树立全球意识,自觉增强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通过自身努力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能力目标: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培养面对困难的品格;掌握面对机遇和挑战时应具备的品格和应对的方法,并能运用于学习生活加以历练。
知识目标:知道世界是多彩的,每个人都是世界中的一员,懂得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眼未来,适应世界发展趋势要求,需要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教学难点:每个人都与世界紧密相连,我们逐渐为国家乃至世界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五、教学环节
主要分为两部分:多彩世界中的我和我为世界添光彩。这两个教学环节想要传达的主旨思想及核心观点分别为:
第一个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1)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2)在交往中探索世界,彼此守护,共同成长
第二个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1)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
(2)从普通的事做起,为人类发展和世界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3)着眼未来,全面提升个人素养
第一个教学环节:多彩世界中的我
首先通过“运用你的经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日益广阔的生活圈,从家庭、学校、社区,到国家、社会和世界,引导学生思考个人与世界的关系。
通过展示不同人接触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提出问题:你有类似的经历吗?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还有哪些?学生讨论交流后做出小结,得出结论:
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我们经历越来越多的事,遇见越来越多的人,我们要珍视每一次交往的经历,努力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协作关系。在这样的一种关系中,承担更多的责任。
这一环节的尾声也正是下一个环节的序曲。
面向世界,承担什么样的责任?如何承担这份责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第二目题的主题:我为世界添光彩。
第二个教学环节:我为世界添光彩
通过分享素材,带领学生一起感受“我与世界”的关系,用到的素材是学生非常容易理解,而且在现实生活中也能身体力行亲身去做的事情。从“饥饿”话题开始,到“节约”意识结束,用一个话题连接起世界、中国和我自己。
在这个环节中,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地方,就在于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我们与丰富多彩的世界紧密相连,始终与这个世界彼此互动,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刻内涵。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这句话: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才算是为后面的课程做好了充分的铺垫。
接下里,教师又特别介绍了“无国界医生”的故事,强调了个人对世界的贡献。在我们的身边,有这样一些人,他们很普通,为中国乃至世界做着普通的事。他们做的事看似普通,去不可或缺;看似平凡,却不平凡。
每个人都是世界的一员,所做的事情都有可能对世界发展产生影响。启发学生为世界做贡献,人人有为,人人可为,人人当为。
到这里两个主要的教学环节就已经充分展开,课程核心观点也已经呈现。
在教学过程中,还有一个特别的探究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大胆设想我与世界的连接点是什么?我能做些什么?我需要做哪些准备?最后落脚于:适应社会发展,提升综合素养。即:
·丰富知识储备,增强人文底蕴
·树立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方法
·有社会责任感,观察了解社会
·积极参加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六、教学特色
第一个教学特色:多互动,让课堂活跃
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多个课堂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课堂,与同伴、教师充分互动。通过问题的探讨,让学生在课堂中经历思考、积极表达、畅所欲言,在生生讨论、师生互动的过程中澄清观点。这个过程,使课堂活跃起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二个教学特色:多故事,让道理生动
有句话说,当讲不通道理的时候,就试着讲一个故事。
九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知识、价值观储备,但是对一些抽象的理念层面的问题,在认识和把握上还是有很大难度。这种情况下,单纯讲授道理显得生硬,学生接受起来难度也不小,或者仅仅停留在“知道”而不是“理解”层面,更谈不上“接受”。通过真实的故事呈现,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切身感受深刻的道理,建立情感共鸣。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4
各位领导 、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思想政治必修Ⅰ)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第二框节中内容《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一单元第第三课第
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消费及其类型,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经济常识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本框题前面承接本教材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这部分内容,后面是本教材的这重点内容,所以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识记四种消费心理的涵义,理解四大消费原则的内涵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时代意义”。
(二)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内容,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消费观念,引导学生克服自己身上的不理性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心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提高学生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促使学生从情感上憎恶奢侈浪费,崇尚理性消费,崇尚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培养合作精神。树立环保和绿色消费的理念以及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等观念。
三、说教学的重、难点
本着高一新课程标准,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四、 说教法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考虑到我校高一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学生活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在深入教材的基础上,我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了分析,教学重点是消费心理的面面观 教学难点:消费心理对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及正确认识艰苦奋斗的现实意义。因为难,不在于知识有多深奥,而在于现代社会物质条件优越,再加上家长对独生子女“全情付出”“有求必 应”,浪费之风在学生中大有市场,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中学生陌生的名词。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对学生进行“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教育,容易流于形式,成为空洞说教,落不到实处。因此是教学中的难点。根据以上教材分析,为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发展,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五、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强化认识。(2—3分钟)
课堂小结,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简单扼要的课堂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4、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板书:
(一)消费心理面面观 (二)做理智的消费者
1、从众心理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2、求异心理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攀比心理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4、求实心理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5、布置作业。
做一份调查,回家以后,调查一下同学们家里的日常收支消费支出,然后总结出一些经验。
其次,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知识的跨度、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
二、教学 略的选用
(一)运用了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的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再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二)组织学生探究知识并形成新的知识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景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实践活动中,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夫人“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框题是:文化与经济、政治。
那接下来我就对本课进行分析与说明。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是人教版教材高二政治必修3第一单元第二个框题。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文化的含义,初步体味了文化的魅力,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因此,本框题在文化生活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知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对文化与经济政治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明白,对以后分析文化生活更全面更准确,增强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而且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掌握文化知识的重要性,以使其更加努力学习,将来为国家做贡献。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高二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的关系,以及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学生的辩证分析能力。
(2)能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交融。
(3)能够领会文化已成为各国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懂得各国要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与发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课堂学生列举各种文化活动以及直接参与文化生活,对这些文化活动的分析研究,让学生课后收集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资料,使学生掌握分析材料、综合比较、实践参与、收集整理资料的过程、方法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特点,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强文化竞争的意识。
(2)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与保护中华民族文化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及依据
本着高中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确立依据是: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讲文化与经济政治间的关系,只有明白了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才能理解它们是如何相互促进相互交融,才能掌握文化在国家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地位,才能促使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文化知识,弘扬民族文化,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而且这也是使学生以后更好地理解文化生活的必由之路。
2、教学难点: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是本课的难点。
确立依据:首先是这里会涉及到书上没有介绍到的而且有较难理解的几个新概念,即文化产业、文化生产力、文化霸权主义,而且在现在非常开放、信息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政治文化交流多种多样,学生是这一交流中比较活跃的主体,让学生很容易忽视文化渗透,文化侵略这个问题。再次,我们通常将中和国力竞争都偏重于经济和军事方面的实力,很难理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而且这一般也很难与我们普通民众学生发生直接的利益关系,导致人们也一直较忽视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因此,要讲清楚这两问题,是学生信服所讲道理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说课时安排及教具准备
1、本课我打算用一个课时来讲完这里的内容,因为,根据整个教学进程的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特征,一个课时下来学生还是能够很好的掌握本课知识的。
2、在本课中,我将拟用两个教具,资料卡片和视频资料,以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使教学能达到更好效果。
二、说学情
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了,学习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的水平,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高一学生要强一点,因为经过一年多的高中学习生活,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学习和适应高中知识的方法,所以教起来还是能够比较顺利的,不需要太多的担心。但是,出于这个阶段的学生很容易急功近利,没有耐心,不能持久的听一节课,容易注意力涣散,效果不是很佳。所以我在教授新课时须得耐心,不能急躁。
三、说教法及依据
我们都知道政治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还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方法的思维过程。
考虑到我校高二年级学生的现状,我主要采取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的参与活动,而且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行动结合起来,充分引导学生全面的看待发生在身边的现象,发展思辩能力,注重学生的心理状况。
当然教师自身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教师本人应该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并且要培养学生以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从而达到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一)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三)集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举例说明法:通过教师和学生自己举例来论证所学知识,既增添了趣味性,又是学生更易理解掌握知识。
由于本框题内容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可以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并思考,并例举社会上存在的一些有关的经济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四、说学法及依据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而且教学还是“育人”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注重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思想觉悟的提高,反映在课堂上就是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学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新课导入(3—5分钟)
首先复习旧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知识,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然后带领学生一起回顾近几年我们国家举行的大型活动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来引出本课要讲知识。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课(30--35分钟)
1、讲授重点:即就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相互影响,在经济的基础上。我首先带领学生分析课本上的活动探究,通过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对对其进行归类为文化活动、经济活动、政治活动,从而导出社会生活的三个基本领域——经济、政治和文化。然后通过展示一些图片资料,举例说明,综合探究,得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决定,又反作用于政治和经济。这个问题是本课重点,因此,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自主提问,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分组讨论不同文化对经济和政治不同影响和作用,分析探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学生学的主体作用。
2、讲授和突破难点: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学生放一个关于20__年第七届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的资讯视频,给出一些与要讲知识有关的问题,这样既能让学生放松一下紧绷的疲惫神经,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发展,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去看视频,得出将要讲的知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联系越来越紧密,在新时代中不断呈现出新的特点而且日益显著。由于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我会引导学生积极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问题,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充分理解这一知识,让学生明白文化与经济的精密联系,要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教育事业,以使更好的参与国家事务管理,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文化强国;让学生清楚文化渗透的力量有多大,帮助学生树立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意识。
(2)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的地位及作用。先让学生列举出一些他们所知道的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后教师再来补充。列举事例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中越来越占据重要地位。然后通过举些当前的时事政治,及当下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说明我国必须大力发展先进文化,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在这点上,同时能鼓励学生关注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努力学好知识,促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三)课堂小结及课后作业布置(5—10分钟)
1、课堂小结:通过简单快速地梳理一下本堂课所学知识,可以让学生思路更加清晰,巩固所学知识,进而深化认识;可以把课堂传授的知识尽快地转化为学生的素质;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政治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且逐渐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个性。
2、作业布置:通过不值一两个思考题给学生课后思考分析,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效果,也能锻炼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
我将我的板书设计已经在说教学过程中写好了,如黑板所示。这种大纲式的板书清晰明了,使学生能更加明白本框知识的结构思路及联系,更易于学生消化知识。
七、说教后反思
该堂课总体上讲得还行,把知识讲得较清楚,而且帮学生补充了较多知识点。同时突出了重难点,使学生能更好的把握本课知识。但是上课所举事例较多缺乏趣味性,很难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习缺乏激情,导致教学效果不是很好,学生学习效率不高。所以,以后要多收集些比较有趣味性的事例和材料,促进教学发展。
道德与法治说课稿相关文章:
★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教学设计6篇
★ 二年级道德与法制教案优秀范文
★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案模板
★ 2020年道德讲堂主题班会教案范文大全
★ 小学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模板
★ 2020年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五篇
★ 《法制教育》主题班会教案内容
★ 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案模板
★ 2020勿忘初心班会教案内容
上一篇:吆喝优秀教学说课稿
下一篇:七年级英语说课稿范文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