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状元文库范文大全网!

关于震前预防措施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地震前出现与地震发生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异常现象都叫地震前兆。因此,地震时有前兆的。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震前预防措施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震前预防措施

1、准备3 日份的饮水、药品、干粮、手雷筒、收音机、铁锥或斧头收纳在救急袋内,但须随时留意食物与电池的期限,放置在全家人便于取用位置,以防不时之需。

2 、准备消防设备,以面封地震后可能发生的火灾;留意灭火器的有效期限。

3 、熟悉住家环境,清楚那里是最好避难场所,预先想好逃生路线。

4 、家人间应互相约定地震俊应孩如何联系及安全后之会合地点。

5 、应经常举行避难演习,建立自卫编组,以防地震时惊慌失措。

6 、建筑勿任意违法加盖,或拆除墙、柱、梁、板,以免破坏房屋结构。

7 、较重物品应放置低处,并予固定,以防地震时掉落造成伤害。

8、定期检查瓦斯、电线管路,瓦斯桶应予固定。全家人均应清楚总开关位置及关闭方法。

9、地震时,应躲在坚固家具下,浴室也是安全的地方。

10 、应定期检查房子,如发现大裂缝应请专业人具加以检视或维修。

11、需记忆自家附近之医院、警察局、救火队电话。

地质灾害预警知识

山洪

山洪是指山区溪沟中发生的暴涨洪水,水流中挟带泥沙甚至石块等,历时很短而洪峰流量较大,水量集中,流速大、冲刷力强。

发生前兆

1.在降雨达到最大时,上游发生崩塌,溪沟的流水变得非常浑浊。

2.或者上游河道发生堵塞,溪沟内水位急剧降低。

3.山地发生山崩或沟岸侵蚀时,山上树木发出沙沙的扰乱声,山体出现异常的山鸣。

4.在流水突然增大时,溪沟内发出明显不同于机车、风雨、雷电、爆破的声音,可能是泥石流携带的巨石撞击产生。

5.上游发生山崩,有异常臭味出现。

6.有树木的断裂声。

7.在人还没有感觉出有异常现象时,动物已有异常的行动。例如,猫大声嘶叫等。

应急措施

1.受到洪水威胁时,应该有组织地迅速向山坡、高地处转移。

2.当突然遭遇山洪袭击时,要沉着冷静,应该就近选择安全的路线沿山坡横向跑开,千万不要顺山坡往下或沿山谷出口往下游跑。

3.山洪流速急,涨得快,不要轻易游水转移,以防止被山洪冲走。山洪暴发时还要注意防止山体滑坡、滚石、泥石流的伤害。

4.突遭洪水围困于基础较牢固的高岗、台地或坚固的住宅楼房时,在山丘环境下,无论是孤身一人还是多人,要有序等待救援或等待陡涨陡落的山洪消退。

5.如措手不及,被洪水围困于低洼处的溪岸、土坎或木结构的住房里,情况危急时,有通信条件的,可利用通信工具向当地政府和防汛部门报告洪水态势和受困情况,寻求救援;无通信条件的,可制造烟火或来回挥动颜色鲜艳的衣物或集体同声呼救。同时要尽可能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漂流物,做水上转移。

6.发现高压线铁塔歪斜、电线低垂或者折断,要远离避险,不可触摸或者接近,防止触电。

7.洪水过后,注意饮水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

崩塌

崩塌是指陡峻山坡上岩块、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发生突然的急剧的倾落运动,多发生在倾角大于60度的斜坡上。

发生前兆

1.崩塌处的裂缝逐渐扩大。

2.危岩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现象,小崩小塌不断发生。

3.坡顶出现新的破裂形迹,嗅到异常气味。

4.不时听见岩石的撕裂摩擦声。

5.出现热、氡气、地下水质、水量等异常。

应急措施

1.经过危险路段时,要留意警示标志,快速通过,不作停留。

2.行车中遭遇崩塌,保持冷静,迅速离开有斜坡的路段。因崩塌造成交通堵塞时,应听从指挥,接受疏导。

3.去山地户外游玩时,不能攀登危岩,要选择平整的高地作为营地。切忌在沟道、沟口或低缓的沟岸处露营,应避开沟道弯曲的凹岸或地方狭小的凸岸。

4.大雨或连阴雨后不要在山谷停留;遇陡崖掉土块或石块,或观察到大石块摇摇欲坠,务必绕行;位于崩塌体下方时,须迅速向两边逃生。察觉地面有震动,应立即向两侧稳定区域逃离。

滑坡

山体滑坡是指山体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

发生前兆

1.滑坡前缘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现象。

2.滑体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产生,滑体后部四周岩土体出现松弛,出现小型坍滑现象。

3.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而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4.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钻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5.动物惊恐异常,不入睡,老鼠乱窜,出现树林枯萎或歪斜等现象。

6.滑体上如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临滑前,水平位移量和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

应急措施

1.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要朝垂直于滚石前进的方向跑,不要朝着滑坡方向跑,不要将避灾场地选择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

2.当无法继续逃离时,应躲避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坎、地沟里。同时,应注意保护好头部,可利用身边的衣物裹住头部。

3.滑坡停止后,不应立刻回家检查情况,应当等滑坡完全过去,自家的房屋远离滑坡且被确认完好安全后,方可进入。

泥石流

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

发生前兆

1.山区连续强降水,土质渗透严重,土壤饱和度达到临界点导致山体松动,从而产生泥石流。

2.泥石流发生前,有河的地方,河水会有轰鸣声,出现主河水位上涨及正常水流突然中断等与之相关的非正常现象。

3.连续性强降水期间,如果附近发生轻微的地震,极可能引发泥石流。

应急措施

1.在山谷中遇到泥石流的时候,不要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跑,要向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山坡上面爬,且不要停留在凹坡处。

2.可以就近选择树木生长密集的地带逃生,这样密集的树木可以阻挡泥石流的前进。

3.不要选择在陡峻的山坡下面或者是爬到树上躲避,尽量选择到平整安全的高地进行躲避。

4.要往地质坚硬,不易被雨水冲毁的没有碎石的岩石地带逃生。

地震的前兆

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及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变化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的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我国对海城1975年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在的科学水平限制,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尚无可靠的途径和手段能够准确的预报说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

(一)地声

地声,是地震使地下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常常伴随地震出现,主要表现为:狂风怒吼声或山洪咆哮声,兵戈撞击声,马达轰鸣声,响雷声或闷雷声,大树折断的“咔嚓”声或履带拖拉机、坦克开动时的吼叫声及撕裂声等等。地震、山崩时有液体或气体从地壳内冲出或爆炸,或在地内运移等等都可造成发生现象。由于声源介质、能量、传播介质、距离以及人的精力、精神状态各不相同,再加上不同地形地物的发射、折射等等,人们描述地声时自然就千奇百怪,各具特色了。

地声是地下岩石的结构、构造及其所含的液体、气体运动变化的结果,由相关大部分的地声是临震征兆。掌握地声知识对于紧急避险防灾有很多好处。

(二)地光

在地震前或地震时在地面或在天空中出现的发光现象,形状不同,颜色各异,人们称其为地光。它和地声一样,也是地震即将到来的警兆。同样,看到地光后,马上采取果断措施是可以减轻危害的。1975年2月4日,海域地震前,从大连开往北京的列车,在将要到唐王山站时,看见前方突然出现了紫红色的耀眼亮光,司机判定是地光,紧急制动,还未等列车停稳,已听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强烈的地震发生了,列车在剧烈摇晃中停止前进,没有发生险情。

地光的发光形式不同,可分低空大气发光,电晕放电发光及地下逸出的物质流发光。形态上有闪电状、火球状、片状、条带状、柱状或探照灯状、散射状等等。地光有的不动,有的却在空间运动或行走,或随时间延长不断地变化。

(三)地震前地下水升降的原因

大震前,有时天气大旱,但井水(地下水)却猛涨,甚至溢出地表;或在多雨的季节里,井水本应逐渐上升,但却猛降,甚至干涸;有的地方,本没有水源,却有大量地下水涌出等等;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地应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震中区附近,因地应力的作用,会逐渐下降,尤其是地壳局部区域在地应力作用下遭受破坏,发生变形或加速位移,造成岩层破坏而引起上下层地下水的贯通,都会使水位产生急剧的升降运动,这就是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的依据。

(四)地震前的气象异常

一次地震,特别是强烈地震之前,总会出现一些气候和天气的异常现象。如热异常,在某些地震之前非常明显。1966年3月8日我国邢台7.3级地震前的7天内,平均气温有零下13度一下升高到11度。我国海城1975年2月4日的7.3级地震前的一旬,比历年同期高出3.7度,临震当天八时至九时半爆发性增温12度,使寒冷的冬天出现了闷热的现象。这种异常现象,是由于孕震区处于地壳激烈变动前夕,地壳临破裂前地下热能发生了剧烈扩散,并通过某种途径书送给了大气。这种热异常范围小,持续时间短。

有的专家还总结出在地震前的一年或几年的一定时间段内,先出现大旱而后是洪水大涝,或先是大涝而后是大旱,或旱涝交替出现,随后便会发生大地震。这种震例,国内外均有,如1970年我国南通地震,在前二三年都出现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造成大涝,之后又出现少有的大旱;1989年我国河北大名地震前出现过旱涝交替的现象。其他还有震前怪风,淫雨、黄尘、大气混浊等各种现象。

(五)对地震宏观异常的识别

大地震前会出现各种类的宏观异常现象,并被大量的地震震例所证实,但热识别他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虫害侵扰等等。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震、生物等干扰的因素;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地震前宏观异变的特点,一时上述非震影响所致;二是宏观一场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上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当然,若判断是否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他微观前兆检测手段来测定。

(六)地震时喷砂、冒水的原因

地震时,由于低劣,其缝切过地下含水层,使地下水受到挤压,并沿着裂缝夹带着泥沙涌出地表,即形成喷砂、冒水现象。有些地方冒出的是黑水或红水、黄水,是因地下土质为黑色淤泥或红色、黄色土层,地震时便形成黑色、红色、黄色泥浆冒出地面的现象。

(七)地震时为什么地面先颠簸后摇晃

地震时先颠簸后摇晃是地震波传播的速度和方式不同造成的。地震波的传播通常分为两类,一类在地球内部传播成为体波;另一类沿地表面和岩层表面传播,称面波。体波又分纵波和横波。纵波传得快因而先到地表,其范围在1公里~20公里间,速度为7~8公里/秒;而横波速度才4~5公里/秒,面波最慢只有3公里/秒。由于纵波行进时因波形的物理特点引起地面物体上下颠簸,也就是人感到先是上下动。横波慢,后到,它的波形特点是使物体左右摇晃。所以,人觉得上下动后才左右动,连贯起来便是地震来了先颠簸后摇晃了。

(八)关于动物

据资料介绍,一次较强的地震发生前,约有近百种动物会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其中较明显的有四十余种。为此,人们总结编出了动物前兆异常现象的谚语:

震前动物有前兆,群测群防要做好;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

鸡飞上树猪拱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蜜蜂群鸟迁家忙,大猫叼着小猫跑。

冬天蛇蛙早出洞,鸽子惊飞不回巢;兔子疏而蹦又撞,鱼儿惊慌水面跳。

家家户户都观察,综合异常做预报。

(九)关于地下水和植物

在较强地震发生前,由于受地应力的作用,地下水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现象。有的井水位升降,有的水面漂浮着油花、冒气泡或水打转、变浑、翻泥沙、有的井水变味,有的水温也有变化。

植物的异常主要表现为不合时令的生态变化,如海域大震前正值冬天,可是在一些山坡上却出现青草发芽和树开花的现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关于震前预防措施

微信扫码分享